【前言】 粟裕作为十大将中的头号人物,被誉为战神。按照他当时的职位,在70年代,国家是怎么安排他的日常生活的呢? 粟裕和家人住在北京东城区一个宽敞的四合院中。从外面看,这院子...
【前言】
粟裕作为十大将中的头号人物,被誉为"战神"。按照他当时的职位,在70年代,国家是怎么安排他的日常生活的呢?
粟裕和家人住在北京东城区一个宽敞的四合院中。从外面看,这院子跟常见的四合院没什么两样。
院子里有一座小型假山,水流潺潺,四周种满了花草树木。这里宁静怡人,充满了自然的气息。
在这个四合院里,住着粟裕的家人,还有他的工作团队,包括国家派来的秘书、司机、负责供暖的工人和掌勺的大厨等。
1972年刚开年,石龙江入伍才满一年,就被调去给粟裕当警卫员。这个河南来的小伙子,那会儿才20岁,粟裕对他特别中意。
【警卫员小石的日常工作】
石龙江是个聪明伶俐的年轻人。
他一直对开国大将粟裕充满崇敬之情。被调到粟裕的警卫班后,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保护这位自己敬重的首长,认真履行好警卫战士的职责。
一开始,他负责站岗巡逻。白天值班时,只要发现粟裕在家,他就会把主要精力放在院子里的安全上。
首要任务是保护领导的人身安全,其次是在领导出行时,要快速开启出入口,并立即疏导周边行人和车辆,保证道路通畅无阻。
夜晚执勤时,要仔细检查每个角落。天气越差,风大雪大,巡逻越要认真,不能忽略任何可疑细节。
石龙江每天的首要任务就是清理首长院子。天一亮,他就开始打扫院子的各个角落,把有垃圾的地方都收拾干净。不仅如此,院子里的花花草草也归他管,浇水和除草都是他的分内事。
石龙江的辛勤付出,粟裕和妻子楚青都看在眼里。正是因为他的努力,后来才得到了粟裕的赏识。
1972年下半年,粟裕由于工作太拼,身体吃不消,总是有些小毛病不断。
粟裕白天照常工作,晚上抽空去301医院看病,一点也没耽误正事。
小栾一直跟在粟裕身边,既是公务员也兼任警卫。但由于他缺乏专业的警卫训练,粟裕对他随行保护的表现并不太认可。
考虑到小栾年纪尚轻,粟裕想借此机会锻炼他。因此,仍然安排他同时担任两个岗位的工作。
那次小栾因病请假,粟裕特意点名让石龙江接替工作。这充分体现了粟裕对石龙江的器重和信赖。
石龙江把握住了这次难得的机遇,随同领导出行,一路上开阔了眼界,见识了不少新鲜事物,这让他的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
【司机温师傅开玩笑,小石被蒙在鼓里,粟裕笑而不语】
某天夜里,司机温其付告诉石龙江,让他陪同领导去301医院检查身体。
车子在马路上开着,老温忽然开口:“小石啊,我跟你说个神奇的事儿,这红绿灯可真是听我指挥。我只要一按喇叭,红灯马上就能变成绿灯,过路口的时候我从来不用停下来等。”
石龙江坐在副驾驶座上,半开玩笑地说:“我可不信你按个喇叭就能让红绿灯听你的话。”
温师傅表示:“要是不相信,你可以直接去问领导。”
石龙江瞥了一眼坐在后面的粟裕,什么也没问。
不出所料,当车子开到十字路口时,温师傅并没有踩刹车,只是轻轻按了下喇叭,红绿灯就立刻由红转绿了。
眼前的景象让石龙江大吃一惊。
石龙江特别欣赏温师傅开车的本事,觉得他技术真不错。坐在后面的粟裕听了只是微微一笑,什么也没说。
石龙江花了很久才搞清楚是怎么回事。
当时北京的交通信号灯是由交警手动操作的。每当有中央领导的专车经过时,交警会立即将红灯切换为绿灯,确保领导的车队能够一路畅通无阻,不会遇到任何停顿。
当年,红旗轿车可是专门给国家高层领导配备的座驾。
换句话说,只要首长坐的是红旗车,不管他按不按喇叭,交警都会立刻把红灯调成绿灯,让他一路畅通无阻。
多年后,石龙江回忆起这件事时说道:"虽然坐在后面的领导没有对温师傅和我的玩笑话发表意见,但他心里一定觉得我这个人太实在,缺少社会经验。"
日子一天天过去,粟裕和石龙江逐渐熟悉了对方的性格和为人。
【石龙江几次错过了回到粟裕的身边】
1972年某日,粟裕安排妻子楚青前往警卫班,找石龙江进行一番交流。
楚青觉得石龙江这个年轻人挺招人喜欢的。
一次,楚青注意到假山上的一块砖石被大雨冲得有些松动。他便找到石龙江,问道:“小石,你会不会砌砖?”
石龙江回答道:“会的,以前在老家干过砌墙的活儿。”
于是,楚青把这个任务转交给了石龙江。
石龙江耐心整理后,假山恢复了最初的模样。从那时起,他给自己添了份新差事,一有空就去检查假山,发现哪儿有问题就立刻修好。
楚青见到警卫班班长时告诉他,粟裕首长对石龙江的为人和做事能力都很满意,已经安排他调动工作。石龙江要带着档案去军事科学院的936部队报到,以后专门负责首长的贴身警卫工作。
班长把这事告诉了石龙江,他听了特别开心。石龙江表示:“我完全听从组织的决定。”
然而,出于某种原因,石龙江所在的连队最终选了一位来自山东的连部文书担任粟裕的贴身警卫。
如此一来,石龙江便错失了成为首长贴身警卫的机会。
1973年春天,石龙江因任务调动,来到谭震林身边担任警卫工作。两年后,也就是1975年春天,他所在的部队安排他退伍回乡。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石龙江从粟裕身边的老警卫那儿得到消息。这位老战友传话说,粟裕首长有意调他去军事科学院的936部队,担任首长的贴身警卫。
石龙江听完战友的话,心里暖洋洋的,没想到过了整整两年,首长还一直记挂着自己。
他也想回家,但部队已经安排他退伍了,于是他对老朋友说:“替我向领导道个谢,他们对我的好,我石龙江永远记在心里。”
就这样,石龙江又一次错过了成为粟裕贴身警卫的机会。
多年后,石龙江回忆起往事,不禁感慨道:"没能回到粟裕首长身边当警卫员,成了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